之一
世界上很多事看起來一樣,可是追根究底完全是天與地的差別。
比如說,救世濟人被公認是完美的情操這件事。
我們有史懷哲、泰瑞莎的傳記,這些人無私的為別人奉獻生命,
以服務別人為生命意義,他們是偉人,
而我們或多或少,都會被要求,(不管是社會的還是自己)以這樣的人為榜樣。
然後,無私做為一個美好,完全沒有負面意義的字眼,自私就是另一個極端負面的字眼。
「你好自私」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一句指控的話……遠不及「你好賤」有彈性的多。
之二
我們社會上出了很多無私的人,不然至少也是看起來很無私,但是卻過的不快樂。
這種例子太多了。
那天跟朋友聊天,聊到了我們一些參與非營利團體的經驗,
我們觀察到一件事,大多越是狂熱的人,越有一種逃避什麼的傾向。
那種為了理想還是為了什麼其他種種,
燃燒生命到把自己燒成灰不夠也要把別人燒成灰的狠勁,
讓人有一種感覺:
這麼努力的為了什麼奉獻,可是在人際關系上還是健康上卻搞的很糟的人,
恐怕不是努力為了什麼奉獻,而是努力的逃避心中的空虛。
而做這些事,恰巧有一個很棒的藉口,「我不是為了我自己,而是為了別人呀!」
這種身為一個「無私」的人的感覺,讓他感覺良好。
但骨子裡是害怕寂寞,躲避寂寞。
很好理解,因為通常這種人,高調的愛出風頭,
低調的暗地裡喜歡那種沒有我不行的感覺。
而一旦覺得被否定就氣的跳腳不然就是暗生悶氣,覺得世界上沒一個人了解自己的苦心。
這就是無法面對寂寞的明證。
披上了無私,批上了為了理想的外皮,但其實完全還是以「我欲」為出發點。
之三
我認為每個人都得學會面對自己的寂寞;面對,代表一件事,就是自己肯定自己的存在,
而這世上絕不可能有一模一樣的人,我們就是那麼獨特,所以孤單寂寞。
不知道誰說的,「每個人都是宇宙間一顆孤獨的星星。」
一個人能認清楚這件事,
才有可能對自己有所了解,才能知道自己這個星球需要哪些要素才能欣欣向榮。
之四
「無私」,
是真的心裡沒有「我欲」的存在,
是打從心裡覺得這個血肉之軀不過是某種高貴力量的工具,為了是要去完成某些事。
做這些事,沒有一點點勉強,反而充滿幸福快樂。
於是這些星星到最後都能成為太陽,能發亮能發熱,照顧到他們身邊的星星,也跟著有光明有溫暖。
要有這樣的功力,是透過很深很深的反省,才會感受到那深沉的力量。
可是這個奇幻世界,只知道有樣學樣;
於是出現了一堆亮晶晶的傢伙,不過嘛,通常讓人覺得冷冰冰。
沒辦法,對自己都冷冰冰,
都不好好面對自己聽自己內心聲音的人,實在沒能力給別人溫暖。
- May 06 Sat 2006 06:21
無私?!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