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拆了就是失敗,而不拆就是勝利嗎?
無論拆與不拆,這個運動到四月十六就結束了嗎?
我是說,
會不會太浪費這個很有可能因勢而起的大好機會?
樂生這個議題很廣,
台灣各個地方的文史團體,生態團體,人權團體,媒體觀察……
隨便啦,幾乎可以把所有NGO的議題都捲進來,
幹嘛不就大幹一場呢?
全部的NGO都來大串連!
讓整個台灣的NGO都動起來?
而且這張貼紙做的那麼美,我超愛的,
可以用很久,用到十年後還可以用,
因為那張貼紙裡的意思太多重了!
為什麼不把這個運動一直拉到「樂生」不只是「樂生」?
把過去社會對藍綠的關注,轉而對「快樂生活」的議題呢?
像是綠色台灣、文化台灣、人權台灣等等等等等~
真正對一個社會有所助益的議題?
何不就把那張貼紙拿來當一種對未來生活的期許?
一種希望的表徵?
讓這個運動可以動很久,甚至可以變成一整代社會的共同記憶,
塑造出一種樂生精神?
讓那張貼紙可以變成「樂生精神」的MARK?
就算四月十六號真的拆了,對樂生運動來說不是結束,
反而是一個開始!?
或許現在說這個太早,以上這些也不過是晚上睡不著覺的狂想,
我只是捨不得這個運動很快就消逝!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