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府中街那邊有個「象棋神算」的攤子,

帶了兩個朋友去,其實聽來聽去都差不多那些,

可是其實我很有興趣,他說,如果要跟他學,

先回去念100次金剛經。

回去念了8次,就停了,
因為我受不了自己居然看不懂那些中文。

一開始找三民書局國學讀本,可是那些解釋有跟沒有一樣,

看佛衛的法師講解,聽到慧律法師的說法,越聽越有趣,

後來再去找海雲繼夢和上的「非常金剛經」來看,
( 跟各位大推這兩位和上,這兩位都是受過現代教育的知識份子,
會用很接近生活的比喻來說明。)

怎麼說呢,真的太有趣了,我覺得我以前看的書都是屁!


想起從前我爹跟我說,佛經會讓人入迷,現在才知道是真的!


佛教裡宗派很多,甚至裡頭有互相衝突的宗派,那都是因為思維模式的不一樣。

金剛經、心經、這一派,是空宗,「空」不是什麼都沒有的空,
而是無法定義的,沒有標準。

金剛經裡,有一種語言模式,就是「說什麼不是什麼,就是什麼」
像是,說是徐大,就不是徐大,那就是徐大。

其實這有點像是公孫龍子的白馬非馬論。

之前我說過,非真即假,我在這裡寫「我是徐大」,我就不是徐大,
真正的徐大你要親眼看過,接觸過,才知道徐大是什麼。

可就算是你見了徐大,當在說這就是徐大的時候,「徐大」就不是徐大,
就不是全部,而是被限制在「徐大」的概念中。

像是,我們看到一個容器,我看了說:那是一個碗,於是我就拿來裝飯,
你看了,說那是一個花器,於是你就拿來插花。

那個容器倒底是什麼呢?是碗還是花器?

碗或花器都是人們的概念,可其實他什麼都不是。

當我們認知這個容器是碗也是花器,不是碗也不是花器,什麼都是也什麼都不是,

這種性質,就是「空」。


在生活裡,很多時候,我們都被「概念」引導,可是不去思考真實狀況,

比如說,當我的朋友你,在提起徐大的時候, 有你自己對徐大的概念,
於是你就會用你的概念來對待我,

然後會出現:

1 把我當碗用,可是發現很不好用,然後覺得這是一個很爛的碗。
2 把我當碗用,發現很好用,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碗。

3 把我當碗用,可是發現很不好用,然後想辦法想要改造我成為一個很好用的碗。

而最近在生氣的,就是第三件事。

我不只有碗的功能,但是我不介意你只把我當碗用,

問題是用了還怪我不好,說我是一個爛碗,
千方百計的想要我成為一個真正好用的碗。

人們的這種對我的不尊重,讓我真的很火大。


不過話又說回來,我從前是不是也這樣對別人?

或許我這種火大,就是一種報應。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ohvf 的頭像
    oohvf

    徐大觀察記

    oohv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