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討論2

「獨立思考」是一種可以不被「多數意見」影響的能力。
於是一個人之可以「獨立思考」,根基在於「自信」。
「自信」就是一個人高度的肯定自己,覺得自己很有價值。
而「獨立思考」跟「思考後的結論正不正確」,是兩回事。
我們的獨立思考,就是要解決問題的。
所以還要獨立思考後是不是能解決問題?
而要思考的結論可以解決問題,這是一種技術,一種經驗的累積。
這是需要摸索的。失敗是常有的事。
可就因為「有自信」,
所以可以接受失敗的結果,而修正思路。

社經地位比較高的人,之所會比較有自信,
完全就像是董大說的。

但是,當剝除了外在符號後,還能有「自信」的人,很少。
因為那種自信,是憑恃符號象徵而來的,
不是那個不可能被剝除,發自內心的自我肯定。

所以,有關於獨立思考,這不是教育問題,也不是體制問題。
問題在我們這個功利社會日積月累的共識:

「人本身沒有價值;人的作為才有價值。」

在這樣的社會中成長,用眾人的眼光來評判價值高低,
哪裡會培養出「真正有自信」的人?
連自己的「存在」都不能感到有價值的人,
他只好依循別人的價值判定苟活。

如果要解決這種問題,
就是每個人都能單單自己的存在就肯定自己,
同時也會因此而尊重別人。

如果這是一種社會共識,那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,
因為人人都願意為自己負責任。
而不是把造成問題的原因都推給
「為什麼我家沒錢讓我出國」「為什麼我那麼笨」
「為什麼我那麼矮」「為什麼我不好看」
還是「資源不公」、「體制問題」、「政府無能」。

當在說困擾自己的問題都是別人造成的時候,就是失去了「主體性」。
這就是一種對自己低價值感的表現。
也是一種自問題抽離的不負責任:不覺得自己也是造成問題的一部分。

所以要小心那種「覺得別人/自己不幸」的想法,
那正好顯示出自己的無力無能,
因為無力無能才被莫名其妙的意識形態綁架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ohvf 的頭像
    oohvf

    徐大觀察記

    oohv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